待退期間
趁著下班和放假的閒餘期間
思考著可能的未來
一旦把自己放進這樣的情境裡
就會注意到許多相關的情報
最近聽啟點文化在討論先求有再求好的議題
來了一題靈魂拷問
如果有一份薪水優渥
而且自己也做得來的工作
不過工作的內容引不起熱情
那要不要去?
或是另一種選擇
一份只能提供基本薪資
甚至沒有收入的工作
但是做真的喜歡做的事情
即使沒有人支持或欣賞
自己依舊很喜歡
那願不願意持續下去?
有點沉重的話題
不過重點應該是
對於自己的了解到什麼程度?
另外還有對於現實條件的評估
如果今天是有家要養
每個月的支出省不了
那求穩定的工作可能就是必要的
如果今天經濟上還有餘裕
那可以問問自己
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
是否有餘裕投資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
直到某天成就了或停損了為止
這時候工具書就派上用場了
陸續在多個地方聽人推薦這本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書裡提到可以想像五年後
做了三種完全不同選擇的自己
在這些選擇裡
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實現
、喜歡的程度、有把握的程度
以及這方向跟自己的工作觀、人生觀有多符合
通常勇敢去想一個理想中的生活後
會發現自己的許多技能都還不夠成熟
但那也沒有關係
人生本來就很少準備萬全才出發的狀況
人們看到的成功人士的樣貌
總是不斷嘗試和修正後的結果
開始走吧 路會越修越好
有時候需要這樣給自己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