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point Ep25. Generations-4

這篇來聊千禧世代(28歲-42歲)
也是在下所屬的世代

隨著經濟發展
千禧世代受到比較好的照顧
因為他們的父母生得少
變得執迷於充實孩子
(罐頭驚呼聲:喔喔喔~)

在某些方面來說
以前那些又酷又帥
還帶點壞壞的學長姐們消失了

在這個年代
生命軌跡減速的趨勢越發明顯
人們的求學時間拉長
進入社會的時間點變晚了
大學讀完還不夠
還有碩士班在等著我們
而結婚的時間點
也從以往的20多歲延後到30多歲

另外結婚率、出生率
甚至是性行為次數等方面
全都像溜滑梯一般逐年下滑

從前有句諺語說
十歲壽 大人樣
但到了千禧世代
童年期和青少年時期都同步延長了
幸好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
人們的整體壽命也跟著延長

隨著個人主義越發盛行
人們關注自己的需求
勝於為他人付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結婚率和宗教信仰的影響力
同步大幅下降

這兩種活動在過往
提供了很強的社會連結感
研究顯示有結婚的人
通常能感受到較高的幸福感

而現代人在失去這些社會連結之後
並未能從網路社群取得代償
進而增加了孤獨的感受

根據調查顯示
有30%的千禧世代總感到寂寞
這數字是嬰兒潮世代的兩倍

不過雖然如此
至少千禧世代還記得
年少沒有社群媒體的時期
情況在Z世代變得更加嚴峻

寫到這裡我想附加一些個人觀點

透過追逐世代變化的軌跡
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視角
來看待不同世代的人們

雖然在學術研究上
為這些世代定義了年份
但實際上許多趨勢的發展
都是跨越世代的

例如我雖然是千禧世代
體驗的是X世代的野放生活
妥妥的鑰匙兒童

而在某些行為特質上
又偏向下個世代的特徵
例如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尊重和平等對待各種不同的人

另外關於網路的影響
身為生物學家
這次一樣要邀請大家
想像一下原始部落的時代

人們的情緒反應機制
被設計適用於一定人數以下的小團體
例如數十人的部落

然而在現代社會
大城市與網路將人們連接在一起
我們得要接觸的人群瞬間暴增
而一切都發生在數十年內
顯然基因演化是跟不上這速度的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接觸過多的人是會有背景壓力的

相較於在大公司
跟一兩百人在一起工作
我更傾向於待在
只有十人左右的小團隊

另一個例子是城鄉的溫度差
大家通常都認同
在鄉下地方的人們更有人情味
在他們的生活圈裡
人際關係是緊密的

而這種情況在海外留學時更明顯
台灣人總是互相照顧
一下請酸辣湯一下請雪花餅
那暖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好像人人都變成天使似的

I’m learning how to be an angel.

題目參考來源:
Generations: The Real Differences Between Gen Z, Millennials, Gen X, Boomers, and Silents—and What They Mean for America’s Futu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